足球新闻

中超裁判判罚引争议!球员抗议无用,俱乐部申诉忙不停?

足球新闻 () 阅读 2025年10月02日 08:40

中超的裁判,好像活在另一个世界。

他们在这片场地里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。哨声一旦吹响,成千上万人的呼喊声就会立刻消失。一张小小的纸片,足以改变一位价值千万的运动员的前途。当球员们上前争辩时,他只是冷漠地退后,同时将手伸进口袋中的第二张黄牌。

即使他的裁决引发了全场骚动,导致屏幕前的观众纷纷捻碎手中的控制器,他依然能在赛事结束后,神色不变地步入选手专用通道,好像一切风平浪静似的。

最让人恼火的是,过段时间,你会在另一场重要的竞赛中发现他身影出现,动作还是老样子,表情还是那样固执,态度依然强硬。

他们为什么这么硬气?犯了错跟没事人一样?

每场赛事结束,机构内部变得异常繁忙。反复审视赛事影像资料,截取关键画面,标记疑点,罗列诸多辩解事项,再派遣专人递送至足协部门。

这封信有什么用?屁用没有。比分改不了,红黄牌也撤不掉。

这更像是某种程序,一种向观众展示的姿态。表明:我们确实付出了,我们没有退缩,只是上级没有尽力。让大家释放一下情绪,赛后继续购票支持队伍。

足协内部也有既定的工作步骤。接到相关请求后,会组织专题会议进行探讨,接着会公布一份正式意见。该文件措辞非常严谨,充斥着行业规范用语,表述极为晦涩,核心观点始终是:裁判的裁决符合相关规定,虽然存在不同看法,但最终决定是合理的。

说白了,就是护着自己人。

有时,公众的不满情绪积聚到极点,某个事件引发广泛关注并登上网络热点,若不及时应对将难以平息。此时该如何处置?

最理想的措施,就是采取“内部轮休”。让这位裁判回家休息两场,暂避一下公众视线。这能算作惩罚吗?这根本是优待,相当于有薪假期。等到网络上的议论平息,他依然可以重返赛场,薪水也毫无影响。

为什么不敢下狠手?直接开除,永不录用,不行吗?

不行,因为没人了。

这就是所有问题的根源,一个简单到让人绝望的事实。

打开书本进行统计,全国范围内,能够执法国际赛事的足球裁判,总计只有32名。没错,这个数字确实如此。

那些等级稍次的,国家级裁判人员,几年前统计有三百多位。这三百多位,就是支撑起中国所有职业足球联赛的全部力量。

我们来算一笔账。

中国足球的三个层级联赛,包括中超和中甲中乙,涉及数十支队伍,每个周末都要分散到国内各地进行比赛。一个周末的时间,总计要进行二十多场比赛。

一场竞赛需要多少位仲裁人员,包括场内负责的中央裁判、边线裁判,场外举旗的助理裁判,以及目前观看录像回放的两名裁判,总共至少有六位。

二十多场赛事,再乘以六,一个周末就要一百多位裁判同时值班。

足球裁判选派机制_中超裁判工资_中超裁判制度

全国仅有三百人具备相应资格,超过半数的人每个周末都要被派往外地工作。除去那些生病的、有私事的、精神不佳的,剩余人员已捉襟见肘,仿佛被过度拉伸的橡皮筋。

极其糟糕的是,即便你通过了国家级考核,也不意味着能执法中超赛事,你必须先从乙级联赛起步,如果表现出色,才能晋升到甲级,在甲级联赛中再磨砺数年,只有当你被证明是这个群体中最出色的裁判,才有资格获得中超联赛的执法机会。

经过层层选拔,最终进入中超联赛的,仅限于一个狭窄范围,参与者彼此相识,经常碰面,场上球员多是老面孔,阵容变动不大。

因此球迷常抱怨“为何总是他”,这难道很奇怪吗?排班的人也很发愁,确实找不到其他人选了。

这就造成了一个尴尬的局面。

这个裁判的职位变得非常稳固,并非由于他技艺精湛,而是因为缺少可以替代他的人选。

这次处罚了他,导致他停赛六个月,那么接下来几十场比赛找谁执法?是否要聘请外籍裁判?一个周末请一两个还可以,但如果每场比赛都找外国人,这笔费用由谁承担?而且,一个国家的联赛,裁判不可能全是外国人,那样岂不是闹剧?

足协也难。他们不是不想管,是不敢真管。

这就等于把尚方宝剑,亲手交到了裁判自己手上。

他们非常明白:这个圈子缺少谁都能继续运转,唯独不能没有我们。即便我这次的表现再差,就算全世界都在指责我,又有什么大不了?过些时候,你们依然得请我重新出马。

当一个人变得不可或缺的时候,你就没法用规则去要求他了。

他无需看俱乐部负责人的脸色,也无需在意队员和观众的反应。在那段九十分钟内,他便是规则。

什么时候,这事能有个头?

很简单。

何时我们获取裁判资格认证,能够像选拔公职人员那样,数百人争抢一个职位。

何等时刻,国家级裁判的名单,方能容纳成千上万个名字,而非仅有数百个。

某个判罚出现失误时,他最为忧心的是,身后会有众多能力相仿的裁判,立刻就会将他替换下来,从而让他今后再也无法出现在这个赛场上。

只有到那个时候,哨子才会变得干净。

因为竞争,会淘汰掉所有不够好的人。



上一篇:罗体:莱奥状态有所好转,目标首发出战尤文

下一篇:返回列表